星軌拍攝,通常需要在較無光害的環境下拍攝,才能得到乾淨的星軌畫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星軌拍攝及後製疊圖的方式

星軌拍攝注意事項如下:

一 天氣 :
除了觀察天氣是否下雨之外,月圓月缺也是很重要的,農曆十五左右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這樣的天氣會因為月光過強而拍不出星軌,如果真的無法避免在月圓前後拍攝,也可以利用中央氣象局提供的月出月沒表檢視月亮的出現時間再避開即可

二 器材 :
星軌拍攝除了相機以外,腳架及快門線是不可缺的,在這裡特別推薦電子快門線,可以設定30秒以上的定時拍攝之外,也可以設定連拍張數及間隔時間,另外準備指北針可以更快速找到北極星方位,以利拍出同心圓星軌

三 禦寒衣物 :
通常拍攝星軌大多在高山上,氣溫非常低,長時間的拍攝需要準備禦寒的衣物和補充體力的食物是很重要的


四 無比的耐心 :
長時間拍攝,若是在沒有同伴前行的情況下,需要無比的耐心來熬過漫漫長夜

星軌的形成,和地球自轉有關,如果想拍出如肉眼所建的滿天星斗,必須讓拍攝時間控制在30秒以內,通常30秒以上,星星所呈現的通常不會是一個點而是一條小曲線

以下這張是用T124  12mm  F4  20s  ISO1600 所拍攝






接著開始介紹星軌的拍攝
通常我會先用最高ISO+最大光圈來檢視構圖

以下這張是用T124  12mm  F4  30s  ISO6400 所拍攝
若是構圖和地面曝光值確認無誤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時間換算
以此圖為例若是我想得到較少雜訊和較銳利的畫面,就必須降低ISO值和光圈
先換算ISO值,以ISO400計算的話,6400/400=16
秒數就必須變成30秒的16倍等於480秒
若是再加入光圈考量的話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以上次光圈之間的級數差距,每一個間隔時間就差一倍
所以F8所需要的時間是F4的4倍
這樣換算下來若需要相同的曝光值來看的話
也可以使用12mm  F8  1920s  ISO400來拍攝,可以得到相同的曝光值但畫質較好的相片





以下三張都是用15mm  F8  320s  ISO640連續拍攝











這次總共拍攝了13張,然後要把星軌的圖用PS疊起來

把13張照片全部打開,並且複製貼上到同一個檔案裡頭,總共有13個圖層疊在一起




把"背景"圖層以外的12個圖層,圖層模式由"正常"改成"變亮"



原本短短的星軌線就接起來變長了,拍攝的時間越長,星軌越長,最後把所有圖層影像平面化存檔就大功告成了




完成圖,這樣就是一張由13張照片總共曝了69分鐘所得到的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dan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